ESG是什麼?ESG可用來評估企業的永續發展表現。

次閱讀
探索ESG的完整概念,了解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如何成為評估企業永續發展的關鍵指標,以及ESG如何影響投資決策和企業策略。
ESG是什麼:基本概念介紹
ESG是什麼?ESG代表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個面向,是一套用於評估企業永續發展表現的指標體系。ESG不僅僅是一個流行詞彙,更是衡量企業長期價值創造能力的重要標準。當我們討論ESG是什麼時,實際上是在探討企業如何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平衡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良好治理等多重目標。
ESG是什麼?從投資者角度看,ESG是一種投資策略,幫助投資者識別那些既能創造財務回報,又能對環境和社會產生正面影響的企業。從企業角度看,ESG是一套管理框架,幫助企業識別風險、提升營運效率,並創造長期價值。ESG已從早期的簡單篩選機制,發展成為今日全面整合的企業評估體系。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社會不平等擴大、公司醜聞頻發,ESG議題日益受到關注。了解ESG是什麼,對於企業、投資者和消費者都至關重要。企業需要將ESG整合到策略和運營中,投資者需要將ESG納入投資決策過程,而消費者也越來越關注品牌的ESG表現。
ESG的三大面向
要全面了解ESG是什麼,我們需要深入探討其三大核心面向: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這三個面向互相關聯,共同構成了ESG評估的基本框架。
環境(Environmental)
環境是ESG框架中的第一個面向,主要關注企業營運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在探討ESG是什麼的過程中,環境因素尤為重要,因為環境問題直接關係到人類的生存和福祉。
議題類別 | 具體關注點 | 企業應對措施 |
---|---|---|
氣候變遷 | 溫室氣體排放、碳足跡、氣候風險評估 | 設定減碳目標、發展可再生能源、碳中和策略 |
自然資源利用 | 水資源利用、原材料使用、生物多樣性保護 | 資源循環利用、永續採購、生態系統修復 |
污染與廢棄物 | 廢氣排放、廢水處理、固體廢棄物管理 | 減量設計、廢棄物分類處理、循環經濟模式 |
綠色產品與服務 | 產品生命週期評估、綠色設計、環保認證 | 低碳產品開發、可回收包裝、環保認證獲取 |
在ESG是什麼的討論中,環境表現越來越受到重視。企業需要管理其環境足跡,減少對氣候變遷的負面影響,同時開發更環保的產品和服務。許多企業已經開始設定科學碳目標(SBT)和碳中和時間表,並將環境考量融入業務決策中。
公司治理(Governance)
公司治理是ESG框架中的第三個面向,關注企業的領導結構、風險管理、合規文化和商業道德。探討ESG是什麼,必須理解良好的治理是環境和社會責任得以實現的基礎。
議題類別 | 具體關注點 | 企業應對措施 |
---|---|---|
董事會結構 | 董事會獨立性、多元化、專業性 | 獨立董事制度、董事會多元化政策、專業培訓 |
薪酬與激勵 | 高管薪酬、績效考核、長期激勵 | 合理薪酬結構、ESG績效連結、透明薪酬政策 |
商業道德 | 反貪腐、反壟斷、舉報機制 | 道德準則、合規培訓、舉報保護 |
風險管理 | 內部控制、ESG風險、危機應對 | 風險評估機制、情境分析、應急預案 |
透明度與揭露 | 財務報告、ESG報告、稅務透明 | 全面報告、第三方驗證、利害關係人溝通 |
在ESG是什麼的框架中,公司治理是最早獲得關注的面向,也是最為成熟的一部分。良好的治理不僅是公司長期價值創造的保障,也是防範醜聞和危機的防火牆。近年來,隨著氣候變遷等ESG議題日益突出,董事會對ESG風險的監督責任變得尤為重要。
ESG的發展歷程
要完整理解ESG是什麼,我們需要回顧其發展歷程。ESG概念的演進反映了社會對企業責任認知的變化,從早期的社會責任投資(SRI)到今日的全面ESG整合,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
ESG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 2004年: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提出「誰關心,誰獲利」倡議,邀請金融界研究如何將ESG議題納入資本市場。
- 2006年: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UN PRI)成立,首次明確提出ESG概念,並獲得全球投資機構的廣泛支持。
- 2015年:聯合國通過《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及其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ESG實踐提供了全球框架。
- 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簽署,進一步推動了氣候相關財務揭露的發展,並使ESG中的環境因素獲得更多關注。
- 2017年: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CFD)發布建議,為企業如何管理氣候風險提供指導。
- 2020年:COVID-19疫情爆發,突顯了ESG韌性的重要性,加速了ESG投資的主流化。
- 2021年:COP26氣候峰會進一步推動了ESG披露標準化,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SSB)成立。
在探討ESG是什麼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ESG已從早期的利基概念,發展成為今日影響全球商業格局的主流思維。ESG不僅改變了企業的營運方式,也重塑了投資者的決策流程和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ESG評估指標與標準
當我們討論ESG是什麼時,不能忽視的是ESG評估指標與標準的關鍵作用。這些指標與標準為企業的ESG表現提供了可衡量的框架,推動了ESG實踐的標準化與專業化。
主要ESG評級機構與框架
評級機構/框架 | 特點 | 評估範圍 | 使用者 |
---|---|---|---|
MSCI ESG Ratings | AAA至CCC七級評級,關注行業特定風險 | 全球約8,500家企業 | 機構投資者 |
Sustainalytics | ESG風險評級,量化ESG風險敞口 | 全球約12,000家企業 | 投資者、銀行、保險公司 |
Bloomberg ESG | 原始數據驅動,不提供整體評級 | 全球約11,700家企業 | 金融分析師 |
CDP | 針對氣候變遷、水資源、森林的專項評估 | 全球約9,600家企業 | 投資者、企業、政府 |
GRI標準 | 全球最廣泛使用的ESG報告框架 | 通用標準+行業特定標準 | 企業報告編製者 |
SASB標準 | 行業特定,財務重要性導向 | 77個行業標準 | 企業和投資者 |
TCFD建議 |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框架 | 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 | 企業、金融機構 |
了解ESG是什麼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認識到ESG評估的複雜性。目前,全球尚未形成統一的ESG評估標準,不同評級機構的方法各異,導致同一企業可能獲得不同的ESG評級。這種「ESG評級分歧」是當前ESG領域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
然而,隨著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SSB)等機構的努力,ESG披露標準正朝著趨同方向發展。統一的ESG標準將有助於減少企業的報告負擔,提升數據可比性,並為投資者提供更加一致的信息。
ESG在台灣的發展現況
探討ESG是什麼在台灣的語境中,我們需要了解台灣ESG的發展現況及其獨特特點。近年來,台灣在ESG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政府、企業和投資者都在積極推動ESG實踐。
台灣ESG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 2014年:台灣證券交易所發布「上市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實務守則」,要求特定規模的上市公司編製CSR報告書。
- 2020年:「上市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實務守則」修訂為「上市公司永續發展實務守則」,進一步強調ESG整合。
- 2021年:金管會發布「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明確未來推動ESG的方向。
- 2023年:「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準則」實施,要求特定產業和規模的企業依TCFD建議揭露氣候風險。
- 2024年:永續發展準則(IFRS S1、S2)本地化,進一步推動ESG資訊揭露標準化。
台灣ESG的特點
在理解ESG是什麼的台灣脈絡時,我們可以發現幾個獨特特點:
- 強制揭露:台灣採取了較為積極的強制揭露路徑,要求特定規模的企業必須發布永續報告。
- 供應鏈重視:作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節點,台灣企業特別重視供應鏈ESG管理。
- 環境議題突出:台灣地狹人稠,環境承載能力有限,使環境議題在ESG中尤為突出。
- 公司治理強調:台灣企業多為家族企業,公司治理一直是監管重點,形成了ESG中治理面向較為完善的特點。
雖然台灣在ESG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仍面臨諸多挑戰。了解ESG是什麼及其在台灣的應用,需要認識到中小企業ESG能力不足、專業人才短缺、國際標準本地化等問題仍待解決。
ESG報告與揭露
在探討ESG是什麼的過程中,ESG報告與揭露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ESG報告是企業向利害關係人傳達其永續表現的主要工具,也是投資者評估企業ESG風險和機會的重要依據。
ESG報告的演進
ESG報告經歷了從自願到強制、從單純披露到戰略整合的演進過程。了解ESG是什麼,需要認識到ESG報告已從早期的公關工具,發展成為今日反映企業實質永續表現的專業文件。
ESG報告的關鍵要素
- 重大性評估:識別對企業和利害關係人最重要的ESG議題。
- 目標設定與績效追蹤:設定明確的ESG目標並報告進展。
- 情境分析:特別是針對氣候變遷的不同情境下的風險評估。
- 量化指標:提供可衡量、可比較的ESG績效數據。
- 第三方驗證:增強ESG數據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ESG揭露的挑戰
在理解ESG是什麼的同時,也需要認識到ESG揭露面臨的主要挑戰:
- 數據品質問題:ESG數據收集困難,品質參差不齊。
- 揭露標準多元:多種框架並存,增加企業報告負擔。
- 綠色漂白風險:部分企業可能誇大ESG成就,導致信任危機。
- 可比性不足:缺乏統一標準使企業間比較困難。
- 專業能力缺口:ESG報告需要跨領域專業知識,人才短缺。
隨著ESG揭露逐漸標準化和數位化,未來的ESG報告將更加注重實質性、一致性和可比性。了解ESG是什麼,必須跟上ESG報告領域的最新發展,包括雙重重大性、價值鏈排放和生物多樣性等新興議題。
ESG投資與永續金融
ESG投資是ESG概念在金融領域的具體應用,對於理解ESG是什麼具有關鍵意義。ESG投資指的是將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因素納入投資決策過程,在追求財務回報的同時,考慮投資的社會和環境影響。
ESG投資策略
投資策略 | 方法描述 | 適用投資者 |
---|---|---|
負面篩選 | 排除特定產業或企業(如煙草、武器) | 價值導向投資者、基金會 |
正面篩選 | 選擇ESG表現優秀的企業 | 尋求長期價值的投資者 |
ESG整合 | 將ESG因素系統性納入投資分析 | 主流機構投資者 |
主題投資 | 投資特定永續主題(如再生能源) | 尋求特定影響力的投資者 |
影響力投資 | 目標是產生可衡量的積極社會/環境影響 | 兼顧影響力和回報的投資者 |
積極所有權 | 透過股東權利影響企業ESG行為 | 機構投資者、養老基金 |
ESG投資的增長
了解ESG是什麼在投資領域的意義,需要認識到ESG投資的爆發式增長。根據全球永續投資聯盟(GSIA)數據,全球永續投資規模從2018年的30.7萬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35.3萬億美元。在某些市場,ESG投資已佔總管理資產的三分之一以上。
ESG投資表現
長期研究表明,ESG投資並不必然犧牲財務回報,反而可能提供更好的風險調整回報。了解ESG是什麼對投資的影響,需要認識到ESG因素有助於識別長期價值創造者和管理與永續相關的風險。特別是在市場動盪時期,ESG表現優秀的企業往往展現出更強的韌性。
永續金融創新
隨著ESG概念的普及,永續金融產品也日益豐富:
- 綠色債券:為環保項目融資的債券。
- 社會債券:為產生積極社會影響的項目融資。
- 永續連結貸款:利率與企業ESG表現掛鉤的貸款。
- 轉型債券:支持高碳企業向低碳轉型。
- ESG ETFs:追蹤ESG指數的交易所交易基金。
理解ESG是什麼在金融市場的應用,需要認識到永續金融正從利基市場走向主流,並將繼續推動全球資本向更永續的方向流動。
ESG面臨的挑戰與批評
在探討ESG是什麼及其影響的過程中,我們也需要客觀認識ESG框架面臨的挑戰和批評。ESG雖然已成為商業主流,但仍存在多方面的爭議和問題。
ESG的主要挑戰
- 數據質量與可比性:ESG數據常常不完整、不準確或不一致,使投資者難以做出明智決策。了解ESG是什麼的困難之一,就是缺乏標準化的衡量方法。
- 標準化缺失:多種ESG評級和報告框架並存,導致「評級分歧」問題,同一企業可能獲得不同的ESG評級。
- 重大性定義不一:什麼是「重大」的ESG因素,在不同框架、行業和利害關係人之間存在差異。
- 綠色漂白:部分企業可能誇大其ESG成就或進展,導致ESG聲明的可信度下降。
- 專業能力缺口:ESG專業人才短缺,企業和投資者難以獲得所需的ESG專業知識。
對ESG的批評
在討論ESG是什麼的同時,我們也需要認識到ESG面臨的各種批評:
- 政治化批評:某些批評者認為ESG被用作推動特定政治議程的工具。
- 財務表現質疑:有研究質疑ESG投資能否真正提供優於市場的回報。
- 「漂綠」擔憂:一些批評者指出許多ESG產品實際上難以證明其環境或社會效益。
- 發展中國家負擔:有觀點認為嚴格的ESG標準可能對發展中國家不公平,限制其發展機會。
- 方法論質疑:ESG評級的科學性和客觀性受到質疑,特別是社會因素的量化。
理解ESG是什麼,需要認識到ESG並非完美無缺的解決方案,而是一個仍在發展和完善中的框架。持平看待ESG的優勢和局限性,對於其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ESG的未來發展趨勢
探索ESG是什麼的未來走向,有助於企業和投資者做好準備,把握機遇。ESG領域正在經歷快速變革,多個關鍵趨勢值得關注。
未來ESG的主要趨勢
- 標準化與整合:隨著ISSB等機構的努力,ESG披露標準將走向趨同,減少市場混亂。了解ESG是什麼的標準化進程,對企業ESG策略至關重要。
- 數位化與數據創新: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區塊鏈等技術將提升ESG數據的收集、驗證和分析能力。
- 生物多樣性關注:繼氣候變遷之後,生物多樣性正成為下一個關鍵ESG議題,相關揭露和管理要求將增加。
- 價值鏈整合:ESG考量將更深入地滲透到企業的價值鏈中,從採購到廢棄物管理的全生命週期。
- 雙重重大性:企業不僅需要考慮ESG因素對財務表現的影響,還需關注企業活動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
- 公司轉型:ESG將從合規驅動轉向商業機會驅動,成為企業戰略和創新的核心。
- 監管趨嚴:全球範圍內ESG相關法規將繼續增加,強制性要求將取代自願披露。
了解ESG是什麼及其未來發展方向,可以幫助企業做好準備,將ESG挑戰轉化為競爭優勢。那些能夠超越合規,將ESG真正融入業務模式和文化的企業,將在永續轉型中脫穎而出。
結論
ESG是什麼?通過本文的探討,我們了解到ESG是一套評估企業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三個面向表現的綜合框架,已從早期的利基概念發展成為今日影響全球商業格局的主流思維。
ESG不僅是一套評估工具,更是一種商業思維方式的轉變。了解ESG是什麼,意味著認識到企業價值創造不再僅限於短期財務回報,還包括長期環境、社會和治理表現。在氣候變遷、社會不平等、公司醜聞等議題日益突出的今天,ESG已成為企業韌性和可持續成功的關鍵指標。
ESG是什麼?它是投資者識別長期價值創造者的工具,是企業管理風險和把握機遇的框架,是推動全球經濟向更永續方向轉型的引擎。雖然ESG框架仍面臨數據質量、標準化等挑戰,但其重要性只會與日俱增。
對於台灣企業而言,了解ESG是什麼並不僅僅是合規要求,更是提升競爭力的必要途徑。隨著全球供應鏈ESG要求日益嚴格,台灣企業需要積極擁抱ESG思維,將永續發展融入戰略和營運,以維持全球競爭優勢。
最終,ESG是什麼並非一成不變的概念,而是一個持續發展的框架。隨著社會期望的變化和科技的進步,ESG的內涵和實踐將不斷豐富和深化。企業、投資者和其他利害關係人需要保持開放心態,持續學習和適應ESG領域的新發展,共同推動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平衡發展。
© 2025 本文ESG資訊內容僅供參考,如需專業ESG諮詢,請聯繫專業顧問。
社會(Social)
社會是ESG框架中的第二個面向,聚焦於企業與各利害關係人之間的關係,包括員工、客戶、供應商和社區。了解ESG是什麼,必須認識到企業的社會表現同樣至關重要。
在討論ESG是什麼時,社會面向常被視為最具挑戰性的一部分,因為社會表現的衡量往往較為主觀且難以量化。然而,強大的社會資本對於企業的長期成功至關重要。疫情期間,企業如何對待員工、支持社區和保障供應鏈工人權益,成為評估其韌性和道德標準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