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移除是什麼?二氧化碳移除CDR措施持續納入氣候政策!

次閱讀
在全球氣候變遷日益嚴重的今日,碳移除已成為減緩氣候危機的關鍵解方之一。所謂的碳移除,又稱為二氧化碳移除(Carbon Dioxide Removal,CDR)或負碳技術,是指透過自然或人為方法從大氣中捕捉和封存二氧化碳的過程。隨著全球暖化加劇,單純減少碳排放已不足以應對氣候變遷的挑戰,我們還需要積極從大氣中移除已排放的過量二氧化碳。
目錄
碳移除的基本概念與重要性
碳移除技術的目標不僅是抵消當前無法避免的排放,更是為了逆轉過去累積的過量碳排放。這些技術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利用自然生態系統的碳匯能力,如森林、土壤和海洋;二是依靠創新科技直接從大氣或排放源捕捉二氧化碳。
碳移除對氣候政策的關鍵角色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報告,碳移除技術對於實現《巴黎協定》控制全球升溫在1.5°C以內的目標至關重要。隨著全球碳排放量持續上升,僅靠減排已不足以應對氣候變遷,碳移除被視為淨零轉型的「最後一哩路」。
IPCC在2022年的報告中強調,要控制全球暖化程度,除了大幅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外,還需要在剩餘的化石燃料系統中使用碳捕捉與封存技術,並透過碳移除來平衡能源及其他部門無法消除的殘餘排放。
各國政府也逐漸將碳移除納入氣候政策框架中。歐盟已將碳移除列為其《歐洲綠色協議》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則透過《通膨削減法案》提供稅收優惠,鼓勵企業投資碳移除技術。
自然碳匯:大自然的碳移除能力
自然碳移除方法是指利用大自然生態系統的碳匯能力,將二氧化碳從大氣中吸收並長期儲存。這些方法通常成本較低,且具有生態多樣性和環境保護等協同效益。
黃碳:土壤碳匯
黃碳又被稱為土壤碳匯,包含農田、泥炭地、黑土、草原、山地土壤和永凍土等。通過改良土壤管理實踐,如無耕農業、覆蓋作物和輪作等方式,可以提高土壤中的有機碳含量,實現碳移除。土壤有機質不僅能儲存碳,還能提供作物養分、增加土壤結構穩定性、促進生物多樣性、淨化水源等多重功能。
綠碳:森林碳匯
綠碳指的是森林碳匯,樹木透過光合作用捕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轉化為生物質。據估計,每4公斤的二氧化碳可轉化為約1公斤的木材。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是提高綠碳碳移除量的主要方法。森林除了具有碳移除功能外,還能增強生物多樣性、改善水土保持,並透過木材產業創造經濟價值。
藍碳:海洋碳匯
藍碳是指海洋生態系統的碳匯能力,主要包括紅樹林、海草床和鹽沼等沿岸生態系統。這些生態系統雖然面積不大,但每單位面積的碳移除能力卻遠高於陸地森林。藍碳生態系統不僅能儲存碳、緩解氣候變遷,還能淨化水質、保護沿岸社區免受風暴和海平面上升的威脅,並為海洋生物提供重要棲息地和營養來源。
科技碳移除:創新解決方案
科技碳移除方法是指利用工程和化學技術從大氣中直接捕捉和封存二氧化碳。這些技術雖然目前成本較高,但隨著技術發展和規模擴大,成本有望大幅降低。
直接空氣碳捕捉 (DAC)
直接空氣碳捕捉(Direct Air Capture,DAC)是一種從環境空氣中直接捕捉二氧化碳的技術。透過使用液態或固態捕捉劑,DAC設備能夠從流經的空氣中分離出二氧化碳,然後將其壓縮並送往地下永久封存或用於製造產品。目前,全球最大的DAC設施位於冰島,由瑞士公司Climeworks建造,每年能捕捉約3.6萬噸二氧化碳。
生質能與碳捕捉和封存 (BECCS)
生質能與碳捕捉和封存(Bioenergy with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BECCS)結合了生物質能源生產和碳捕捉技術。通過燃燒木材、農業廢棄物或藻類等生物質來產生能源,同時捕捉燃燒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封存起來。理論上,BECCS可以實現「負排放」,因為生物質在生長過程中吸收的碳被永久移除,而不是返回大氣。瑞典的Stockholm Exergi公司在斯德哥爾摩的生質能電廠已開始實施BECCS技術,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商業化BECCS項目之一。
生物炭 (Biochar)
生物炭是一種透過特殊熱裂解技術(在缺氧或低氧環境下加熱生物質)產生的炭質物質。與傳統木炭不同,生物炭主要用作土壤改良劑和碳移除媒介。當生物炭被添加到土壤中時,它能夠穩定地儲存碳數百甚至數千年,同時改善土壤質量、增加農作物產量、減少肥料需求並增強土壤保水能力。生物炭的生產還可以產生可再生能源(生物油和合成氣),進一步增加其環境效益。
增強岩石風化 (ERW)
增強岩石風化(Enhanced Rock Weathering,ERW)是一種加速岩石自然風化過程的碳移除技術。通過將粉碎的矽酸鹽岩石(如玄武岩、橄欖石等)撒在農田或林地上,當雨水與二氧化碳混合形成的弱碳酸接觸這些岩石粉末時,會發生化學反應,將碳轉化為碳酸氫鹽,最終被沖刷入海洋或儲存在土壤中。ERW不僅能夠實現碳移除,還能提供植物所需的營養物質,增加土壤肥力,並減少土壤酸化。
海洋碳移除
海洋碳移除方法旨在增強海洋吸收和儲存二氧化碳的能力。這些方法包括海洋鹼化(向海水中添加鹼性物質以增加其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海洋肥沃化(添加鐵等微量元素以促進浮游植物生長)以及直接從海水中提取二氧化碳。新創公司Captura已開發出一種從海水中直接提取二氧化碳的技術,目標是將每噸碳移除成本降至100美元以下,並計劃在2026年實現全面商業化。
全球企業的碳移除布局
隨著碳移除技術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全球領先企業紛紛加大對相關技術的投資和布局,以加速負碳技術的發展和商業化。
瑞士新創Climeworks
Climeworks是全球領先的DAC技術開發商,已在冰島建成世界最大的商業化碳捕捉廠「Orca」,年捕捉能力達3.6萬噸二氧化碳。該公司與冰島能源公司ON Power和碳封存專家Carbfix合作,利用冰島豐富的地熱能源運行DAC設備,並將捕捉的二氧化碳與水混合注入地下玄武岩層,在兩年內將其礦化為碳酸鹽岩石,實現永久封存。
科技巨頭Google
Google不僅承諾自身實現碳中和,還積極投資碳移除技術。Google已投資1,000萬美元於碳移除新創Holocene,該公司開發了一種利用胺基酸從水中捕捉二氧化碳的技術。Google還投資了增強岩石風化新創Terradot,並與多家生物炭供應商(如印度Varaha和美國Charm Industrial)簽署了長期協議,專注於將農業廢棄物和生物質轉化為生物炭。
微軟Microsoft
微軟是碳移除市場最大的買家,致力於到2050年抵消其歷史碳排放。該公司已設立10億美元的氣候創新基金,投資各種碳移除技術,並通過購買碳移除信用來支持行業發展。根據CDR.fyi的報告,微軟在2024年碳移除市場購買量中占63%,顯示其在推動市場發展方面的領導地位。
離岸風電巨擘沃旭能源
丹麥再生能源公司沃旭能源(Ørsted)正積極在其生質能電廠建設碳捕捉設施。該公司計劃在木屑生質能電廠和稻稈生質能電廠捕捉生物源二氧化碳並封存於地底,實現負排放。沃旭已獲得微軟的碳移除訂單,展示了能源企業和科技公司在碳移除領域的跨行業合作潛力。
碳移除市場現況與展望
根據牛津大學2024年發布的「全球碳移除報告」,目前全球每年碳移除量約22億噸二氧化碳,預計到2050年將增長至每年44億噸。然而,若要有效緩解氣候變遷,2050年全球碳移除量應達到每年70億至90億噸。
CDR.fyi的2024年碳移除市場報告顯示,高耐久性碳移除信用(High-durability CDR credits)市場顯著增長,2024年購買量增加78%達近800萬噸,交付量較2023年相比增長120%。然而,目前市場集中度較高,80%的碳移除買家集中在微軟、Google、Stripe和Frontier等少數科技公司,其中微軟占比高達63%。
為促進碳移除市場的健康發展,各國政府需要加強相關政策支持,包括制定明確的碳移除目標、提供財政激勵、開發更完善的監測與驗證機制,以及支持研究和示範項目。同時,擴大買家基礎、降低技術成本、完善標準體系也是市場發展的關鍵。
碳移除技術比較
各種碳移除技術在成熟度、成本、規模潛力、耐久性和協同效益等方面存在差異。下表對主要碳移除技術進行了比較:
技術類型 | 成熟度 | 當前成本 (美元/噸CO₂) | 年潛力 (到2050年, 噸CO₂) | 碳封存耐久性 | 主要協同效益 | 主要挑戰 |
---|---|---|---|---|---|---|
森林碳匯 (綠碳) | 成熟 | 5-50 | 5-15億 | 數十年至百年 | 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土保持 | 受氣候變遷影響、永久性不確定 |
土壤碳匯 (黃碳) | 成熟 | 0-100 | 5-10億 | 數十年 | 提高土壤肥力、增強韌性 | 測量困難、可持續性風險 |
沿岸生態系統 (藍碳) | 較成熟 | 10-100 | 0.5-1億 | 數百年至千年 | 沿岸保護、漁業資源增強 | 可用面積有限、監測複雜 |
生物炭 | 中等 | 100-200 | 0.5-2億 | 數百年至千年 | 改善土壤、廢棄物處理 | 原料競爭、標準化不足 |
BECCS | 早期商業化 | 100-400 | 2-5億 | 千年以上 | 可再生能源生產 | 土地需求、能源密集 |
增強岩石風化 | 示範階段 | 50-200 | 2-4億 | 萬年以上 | 土壤改良、酸化減緩 | 物流成本高、生態影響 |
直接空氣捕捉 (DAC) | 早期商業化 | 400-1000 | 5-10億 | 千年以上 | 選址靈活、高純度CO₂ | 能源需求高、成本高 |
海洋碳移除 | 研發階段 | 100-500 | 1-5億 | 數百年至千年 | 減緩海洋酸化 | 環境風險、國際監管 |
碳移除技術的未來創新方向
隨著碳移除技術的發展,未來可能出現多個創新方向,這些將大幅提升碳移除效率或降低成本:
碳封存材料科學突破
開發新型高效二氧化碳吸附材料,如金屬有機骨架(MOFs)、改進型胺基吸附劑等,可大幅提高DAC技術的效率並降低成本。這些創新材料有望將捕捉每噸二氧化碳的能源需求降低50%以上,從而使DAC技術更具經濟可行性。
微生物強化碳封存
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微生物,增強其固碳能力或加速碳礦化過程。例如,開發能夠加速二氧化碳轉化為碳酸鹽的微生物,或提高微藻的光合效率,實現更高效的生物碳移除。這些生物技術創新可能創造全新的碳移除途徑。
碳利用循環經濟
將捕捉的二氧化碳轉化為高價值產品,如建築材料、塑料、燃料或化學品,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實現碳移除。發展「碳到產品」(Carbon-to-X)技術可以為碳移除提供額外的經濟激勵,加速技術推廣。
整合式碳移除生態系統
設計將多種碳移除方法整合在一起的綜合系統,例如結合BECCS、生物炭和增強岩石風化的農業系統,或整合DAC與可再生能源生產的設施。這種整合方法可以發揮協同效應,提高整體效率並降低成本。
數字化與智能碳移除管理
運用人工智能、遙感技術和區塊鏈等數字工具,優化碳移除項目的設計、運營和監測。例如,利用AI優化DAC設備的運行參數,或使用衛星數據和機器學習來監測和驗證自然碳移除項目的效果。
社區主導的分散式碳移除
發展小型、模塊化的碳移除技術,使社區和中小企業也能參與碳移除活動。例如,社區規模的生物炭生產設施、小型DAC裝置或社區林業項目等。這種分散式方法可以擴大碳移除的參與面,創造就業和發展機會。
結論:平衡減碳與碳移除的策略
碳移除技術在氣候政策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它們並非減碳的萬靈丹。根據IPCC的建議,全球必須在2030年前開始大幅降低碳排放,才能避免未來過度依賴碳移除技術。
實現氣候目標的最佳策略是將減排措施與碳移除技術結合起來。企業和國家應首先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推動清潔能源發展,減少盡可能多的碳排放;然後針對難以消除的殘餘排放,尋求適當的碳移除解決方案。
隨著技術進步和政策支持,碳移除的成本有望持續下降,規模不斷擴大。從長遠來看,建立一個多元化的碳移除技術組合,結合自然和技術解決方案,才能有效應對氣候變遷的挑戰,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
雖然碳移除技術面臨著成本、規模和永久性等諸多挑戰,但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和市場機制的完善,這些技術將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人類應對氣候變遷的關鍵武器之一。
本文由專業能源與氣候變遷分析團隊撰寫,最後更新於2025年3月。如需了解更多關於碳移除技術的最新發展,請關注我們的後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