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淨零建築?淨零建築的四大主軸

甚麼是淨零建築?淨零建築的四大主軸
作者:管理員 於 2025年03月16日 13:30:00
130
次閱讀

深入了解淨零建築的定義、重要性及臺灣推動淨零建築的四大主軸,邁向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

前言:氣候變遷與淨零排放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加劇,極端天氣事件頻繁發生,人類面臨前所未有的環境挑戰。為了減緩地球暖化帶來的災難性後果,全球已有超過150個國家宣示或規劃在2050年達到溫室氣體淨零排放。臺灣也不例外,《氣候變遷因應法》於112年2月15日公布施行,正式將2050年淨零排放納入國家發展目標。

在全球碳排放結構中,建築部門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佔比相當可觀。根據研究,建築物在其生命週期內的能源消耗大約佔全球能源消耗的40%,溫室氣體排放約佔30%。因此,淨零建築的發展對於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至關重要。臺灣政府已完成2050淨零建築路徑及相關措施規劃,為整體建築部門提供明確的轉型方向。

淨零建築的定義與重要性

淨零建築,也稱為「近零碳建築」或「零碳建築」,是指通過高效節能設計、採用再生能源系統及其他創新技術,使建築物在運行過程中能源消耗極低或能自給自足,達到淨零碳排放的建築物。

淨零建築通常具備以下特點:

  • 高效能建築外殼設計,包括優異的隔熱、氣密性能
  • 高效率機電設備及智慧能源管理系統
  • 整合再生能源系統,如太陽能、地熱等
  • 節水設計及雨水回收利用
  • 使用低碳或零碳建材
  • 完善的能源監測及管理系統

推動淨零建築不僅有助於減少碳排放,亦能降低建築能源開支、提升居住舒適度、改善室內空氣品質,同時促進綠色建築產業發展,創造就業機會,可謂一舉多得。

臺灣淨零建築的三階段目標

為了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的宏大目標,臺灣政府已規劃了淨零建築發展的三個關鍵階段目標:

目標年 主要目標
2030年 公有新建建築物達成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
2040年 50%既有建築物更新為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
2050年 100%新建建築物及超過85%建築物為近零碳建築

這三階段目標明確劃定了臺灣淨零建築發展的時間表,先由公部門率先示範,逐步擴展至民間建築,最終實現建築部門的全面淨零轉型。

淨零建築的四大轉型主軸

臺灣政府規劃了四大轉型主軸,作為推動淨零建築的實施策略,分別針對公有新建建築、公有既有建築、民間新建建築及民間既有建築提出具體措施。

主軸一:公有新建建築轉型措施

公有建築應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由政府率先實踐淨零建築理念:

  • 已函頒要求各類公有建築分年分階段達到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1+級)
  • 預計至115年,所有公有新建建築可達成此目標
  • 規定所有社會住宅均需取得綠建築標章
  • 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興建的社會住宅已自112年起率先全面導入建築能效1級以上的規劃設計
  • 地方興建的社會住宅預定自114年7月1日起達能效1級以上

透過公有建築帶頭實施淨零建築標準,政府期望建立市場典範,同時培養相關產業人才和技術能量,為後續民間建築的淨零轉型奠定基礎。

主軸二:公有既有建築轉型措施

針對數量龐大的公有既有建築,政府採取積極的能效改善策略:

  • 113年已核定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經費,補助中央及地方政府辦理改善能效及建置再生能源及儲能系統
  • 共補助20案地方政府及15案中央政府既有建築改善
  • 預估每年可節電2,300萬度,減碳量達到9,660噸CO2e(二氧化碳當量)
  • 114-115年將推動「淨零建築轉型發展推動計畫」,擴大補助規模,加大推動力道

既有建築的能效提升是實現淨零建築的重要一環,尤其是公有建築的改造更新,可以直接降低公部門能源開支,提升公共服務的碳效益,同時作為民間既有建築節能改造的示範。

主軸三:民間新建建築轉型措施

針對民間新建建築,政府將透過法規引導及市場機制促進淨零建築發展:

  • 內政部正研擬建築能效評估制度法制化條文
  • 預定於114年底前完成條文草案
  • 在相關法制化作業程序中,將充分與各界進行溝通及協調
  • 兼顧公正轉型之精神,確保各方利益平衡

透過建立明確的法規架構,將淨零建築的概念納入建築法規體系,使開發商、建築師及業主在規劃新建築時,必須考量建築物的能源效率及碳排放表現,從源頭推動建築產業的低碳轉型。

主軸四:民間既有建築轉型措施

民間既有建築數量龐大且牽涉廣泛民眾權益,政府採取漸進式的轉型策略:

  • 先採鼓勵及獎補助方式推動淨零建築改造
  • 推動補助措施,鼓勵民眾將老舊家電更新為能效一級產品
  • 預計於115年完成408萬臺老舊家電汰換
  • 透過跨部會合作成立相關節能輔導團,協助民間既有建築節能診斷及改善
  • 利用新技術,帶動建築節能產業轉型與升級

民間既有建築的能效提升是淨零建築轉型的最大挑戰,也是影響最廣的一環。透過獎勵制度、專業輔導及創新技術應用,逐步引導舊有建築朝向低碳、節能的方向發展,最終達到淨零建築的標準。

結語:共創永續未來

淨零建築的推動涉及人民生活、生產方式的全面改變,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的社會工程。臺灣政府已明確設定了2050年淨零建築的遠景目標,並提出四大轉型主軸作為實施路徑。然而,淨零建築轉型的成功不僅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導,更需要建築業界的技術創新、企業的積極響應以及全民的共同參與。

未來在推動過程中,政府將持續加強與各界溝通,透過公民參與及社會對話,滾動檢討路徑藍圖,以加速低碳轉型,提升建築能效。我們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臺灣必能在2050年前實現建築部門的淨零排放目標,為下一代創造更加永續、宜居的生活環境。

推動淨零建築是臺灣因應氣候變遷、實現永續發展的關鍵戰略,讓我們攜手合作,共同邁向綠色低碳的未來!

相關資源: